AS电玩·(中国区)官方网站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15834336788     15834336788

AS电玩·(中国区)官方网站

AS电玩·(中国区)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外语特色 > 外语教研

AS电玩北京外国语大学迎来八十华诞:为国育才 培养有“底色”的外交官

作者: ezajj 来源: 网络   日期:2024-01-05 16:10

  AS电玩从延河之滨到北京西三环北路2号,从一粒种子到如今101个语种,作为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高等学校,80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始终以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国家建设为己任,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一批批北外人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建功立业,服务人民、服务国家。今天(9月26日),北外迎来了建校80年华诞,这所从延河之滨硝烟里走出的大学,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开启新征程。

  值此特殊之际,中国网记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记录属于北外的“光辉八十载”。

  1941年到1944年,是中国创办外语教育的发轫阶段。从抗大俄文队到延安外国语学校,学校在延安窑洞的烛光中开启外语教学,为我党培养了一大批军事翻译人才和外语人才,也为新中国储备了一批外事干部。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决定让延安外国语学校师生分批前往各解放区执行新任务。一部分师生来到张家口办学。

  解放战争胜利后,当时的外事学校与华北大学二部进驻北京,合并为外国语学校,1954年8月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这一时期,学校成立德西法文系,成为我国第一所多语种外国语学院。学校在学习苏联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创新,逐步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培养了一批英、法、德、西等语种的外语专门人才。

  自1986年起,学校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1994年2月5日,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在逐步推进非外语类学科建设的同时,北外始终坚持巩固优势、强化特色的战略方针,保持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规格与层次,为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了优秀的人才资源和高水平的服务,推动了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本科人才培养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衡量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致力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研究生教育坚持“四为”方针,围绕国家急需,瞄准学科前沿,不断提升导师队伍水平,着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外交外事外贸战线及社会各界输送了大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当前,针对国家急需非通用语人才的现实情况,北外正在打造特色鲜明、独具优势的非通用语种学科群。依托已有优势学科和研究领域,学校瞄准国家全球语言战略、全球发展战略、中华文明繁荣创新战略和汉语国际推广战略,把握世界范围内相关学科和知识领域的新变革、新规律,构建具有孵化活力和聚合动力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新支点。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国家建设和外交事业的需要,北外从最初教授俄语、英语,发展到教授十几种、几十种外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系统的外语教育体系。

  从延安到北京,北外一路走来,虽历尽艰辛,但壮志不改。一批亚非拉AS电玩、中东欧非通用语专业的创始人在艰苦的环境下起步,为国家培养了急需的专门外语人才。一批杰出的外交官和专家学者从这里出发,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与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在中国的对外交往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站在历史新起点,北外的语种建设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西三环北路”与“一带一路”建设紧紧相连。

  作为国内目前获批开设外语语种数量最多的高校,北外现获批开设的101种外语,涵盖所有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官方语言和主要语言。101,铭刻着国家外语语种建设与发展的辉煌历程,记录着北外主动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坚实步履,诠释着北外为国家储备非通用语人才的责任与担当。

  一门语言是一扇窗,一所大学是一座桥。依托多语种优势,北外已经与世界上86个国家和地区的354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高频率、高层次、高规格是北外国际交往的鲜明特色。在北外主楼东侧,有一片树林,棵棵挺拔的树苗,是由各国来访的首脑与北外人共同植下的友谊之树。葡萄牙总统卡瓦科•席尔瓦、乌拉圭总统何塞•穆希卡……许多国家首脑的名字镌刻在树下铭牌上,见证着中国与各国之间的友谊万古长青,也记录着首脑们在北外的难忘经历。

  良好的国际形象、开放的办学理念、优越的学习条件,也为北外吸引了越来越多文化各异、志趣相投的国际友人。北外充分利用“外语”“外脑”优势,为外籍师生体验真实的中国创造条件,鼓励他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搭建起连接中外语言文化的桥梁和纽带。

  进入“十四五”发展新阶段,北外将全面构建非通用语种建设新格局,谋划制定“101工程”非通用语种振兴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非通用语教材建设,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非通用语教育与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八十载春秋,北外恪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承“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锤炼“外AS电玩、特、精、通”的办学特色,坚持“追求卓越,实现一流”的价值追求,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涉外高素质人才。北外校友中先后有400余人出任驻外大使,2000余人出任参赞,学校因此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

  在北外的办学章程中,关于人才培养目标有着清晰明确的描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复语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将“中国情怀”摆在突出位置,正是因为北外深知,读懂中国才能了解世界,中国情怀决定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扎根中国大地,坚持立德树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北外一以贯之的使命。

  1999年,当南斯拉夫局势剑拔弩张、科索沃战火一触即发之时,北外塞尔维亚语专业1971级校友、新华社记者邵云环,1986级校友、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主动请缨,勇敢奔赴报道第一线级校友、人民日报记者焦翔从叙利亚战争、利比亚战争、埃及政治动荡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新闻现场发回100多万字的文稿,提交数十篇国际内参,拍摄6万多张珍贵图片。

  从延河之滨救国图存的青年志士,到亚非拉、中东欧非通用语专业的创办人,再到双边多边谈判会上的外交官,一代代北外人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追寻成长坐标,成就人生价值;一批批北外人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建功立业,服务人民、服务国家。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加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外语高等教育任重道远,国际化人才培养使命在肩。

  2021年9月26日,北外迎来建校80周年庆典。新时代的征途上,北外人正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