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zajj 来源: 网络 日期:2024-03-15 16:02
AS电玩1955年9月10日,为开拓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培养专业外交外事人才,由周恩来总理倡议,经党中央和主席批准,外交学院正式建校。周恩来总理亲笔为外交学院题写校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陈毅元帅担任外交学院首任院长。“文革”刚刚结束,外交学院在同志亲自关心和支持下得以复校。在60年发展历程中,外交学院一直得到党中央亲切关怀,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历任外交部长曾多次来学院视察和指导工作。
六十载春秋,弹指一挥间。外交学院始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中国外交事业为宗旨,以“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十六字方针为校训,弘扬“立足祖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培育英才”的精神,贯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实际”的方针,努力实现“外交学院一定要有一流师资、一流学科、一流理念,将一流人才输送给祖国外交事业”的目标。
六十年来,外交学院秉承“外交特色鲜明,外语优势突出”的办学理念,为祖国培养了近500位特命全权大使、数千名参赞以上的高级外交官以及一大批著名外交和国际问题研究专家,被誉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回首六十年,从外交学院走向五洲四海的校友永远是我们最高的荣誉和最大的骄傲。
外交学院是一所小规模、高层次、特色鲜明的大学。作为一所以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为主的高校,外交学院始终
弘扬忠诚奉献的道德理想,秉承深沉厚重的人文传统,培养全球视野的优秀人才。
小规模办学、内涵式发展是外交学院长期坚持的办学思想。外交学院在校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留学生总计2000余人,每个教学班级的规模保持在20人左右,师生比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坚持小规模办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在于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思想激活和智力互动,任何其他模式都不能取代人与人的直接交流和相互启迪。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时刻关注学生的全方位、全过程培养,把课堂打造成学生知识拓展和能力增强的教育实践场所,把学校建设成道德意识和创新思想持续发展的坚实平台。“小规模”优势得以充分发掘,因“小”而“精”,以“小”促“优”,小规模班级的教与学,保证了以人的沟通丰富思想,以人的交流启迪心智,以人的活动锻炼能力,从而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外交外事人才培养模式。
高层次人才培养是外交学院教育的基本定位。外交学院录取分数多年来名列全国高校前茅,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了可靠保障。外交学院学生因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外语能力强而广受社会欢迎,涌现出众多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外交部、国防部等国家重要部门的发言人,“两会”新闻发布会以及多种其他场合党和国家领导人翻译,中国驻世界各国使馆的优秀外交官,许多都是外交学院的校友。在校学生也多次为国家重大外交、外事活动提供专业服务,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外交学院朱冠臻同学作为唯一一位志愿者代表,参加了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欢迎晚宴。
高层次社会科学研究是外交学院的学术重点。外交学院在中国外交、国际关系、国际法、世界经济等领域的研究既注重理论建树,又密切联系实际,受到国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中国国际法学会两个国家一级学会秘书处均设在外交学院,是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的高端平台。同时,外交学院还是“10+3”思想库网络和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的中国国家协调员单位,承担重要的第二轨道外交任务,是重要的外交政策智库。
高层次国际交流是外交学院的突出特点。学院直接承担着外交部及其他国家部委委托的大量高端对外交流活动,接待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来访,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和现任秘书长潘基文、美国前总统卡特和前国务卿基辛格、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和希拉克、英国前首相希思、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等数百位外国国家领导人和政要在任时或卸任后都曾到外交学院演讲或访问,使广大师生能有机会展开面对面的交流。学院每年举办多场高端学术研讨会,聚集世界一流学者共同承担学术研究、冲击学术高端。学院同国际知名院校的校际交流日益扩大,每年共同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并选派优秀在校生到世界各地的大学进行交流学习。
外交学院学科总体围绕“外交外事”布局,学科发展特色鲜明。国际关系、外交学教学与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国家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也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学院还是中国外交学学科年会机制始创者,极大推动了我国外交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其他学科的设置和设计也是紧扣“外交外事”主题,形成了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法、世界经济、外语学科相互支撑、相互加强的学科体系。
外交学院以培养高端外交外事人才为目标,教学体系特色鲜明。专业课程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有大量外交外事实践活动,通过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同时,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基础上,推动专业教学英语化和外语教学专业化的本科教学改革。
外交学院作为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学术特色鲜明。中国外交理论研究始终是主要发展方向;国际关系研究正在以冲击国际学术高端为重要发展目标;建设高层次智库、为战略决策提供智力支撑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取向。学院每年都承担大量政策咨询项目,提交高质量政策报告。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到国外使领馆等外交一线任职常驻,亲历外交实践,为学术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
外交学院承担大量外交外事培训任务,培训特色鲜明。学院承担新任大使岗前培训、中组部和外交部联合组织的公开选拔高级外交官的岗前培训、外交部新入职干部培训、国家部委和地方外办外交外事人员的培训等。学院
还承担大量不同国家的外交官培训,也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共同开办培训项目,重点培训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官。
当前,中国外交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开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已经成为伟大的历史性实践。新起点带来新使命,外交学院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努力为中国外交事业培养优秀人才,争取早日实现“把外交学院打造成新时期中国外交人才队伍的孵化器,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与创新的排头兵,对外交流合作的生力军”。
人才培养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国情意识、组织纪律教育,加大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挖掘和利用学院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大力推动实践性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爱祖国、知世界,通专业、精外语AS电玩,高素质、复合型”的优秀外交外事人才。
学术研究是学院发展的支撑点。进一步完善以外交学、国际关系为主导学科,以外语为优势学科,国际法、国际经济等多个涉外学科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外交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依托国际关系、外交学等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平台,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大国外交理论体系,将优势学科率先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一流学科。确定以中国外交理论、国际关系、经济外交、法律外交、公共外交为重点突破方向,以交叉研究为突破点,全面提升学术水平。打造具有国际国内影响的高端智库,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智力支持。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学院发展的推进器。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实现国际合作办学的多元化地区布局和国别布局,选择国外知名院校,建立紧密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师生互换、学分互认、联合培养等交流合作特色项目,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或高端科研机构合作,联合承办高水平与高规格国际学术会议,在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提升在国际学术领域的话语权。
岁月年轮悄然转动,转眼间外交学院已经走过了六十个年头。六十年来,在党中央、外交部、教育部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外交学院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中国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外交学院也在发展中不断凝练办学特色,明确发展定位,并将乘建校六十周年东风,为祖国外交事业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